文章正文
呵护明亮眼睛 奔赴灿烂未来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9 01:03:54    文字:【】【】【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习总书记曾就此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呵护青少年视力健康,全社会在行动。6月3日至10日是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让我们聆听几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以及医务工作者的讲述,看他们如何多管齐下,守护孩子们的精彩“视”界。

  守护孩子,就要守住他们的明亮视线。为此,我们首先进行了全校人人参与的视力防护大问卷。“家底”摸清了,接着就直奔问题,多维度实施防护。

  我们规定,教师每节课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增强了教师预防学生近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借着全区学校灯光改造的东风,学校教室灯光照度实现全达标,我们还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教室采光、照明进行卫生检测。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新生,一入学就做好健康用眼习惯的培养;对已经近视的学生,根据程度进行针对性矫治指导;对所有学生,做到全学程差异化精准化视力保护。“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更是安排孩子们在延时班学习艺术类、劳动类课程,不给他们的眼睛增加负担。学校还定期联系儿童医院眼科专家开展爱眼护眼讲座,对学生视力进行专业检测并建立跟踪档案。

  在校外,我们通过公众号、自媒体等与家长、社会协同联动,形成三方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如今,我校学生近视率已连续多年低于全市同类型学校平均值。希望全社会携起手来,守护好孩子们的精彩“视”界。

  2021年5月,我来到昆明路小学工作,没想到却拿到了这样一张“成绩单”:2021年视力筛查显示,我校1700多名学生的近视率达52.77%。这可不是“加一副眼镜”这么简单的小事。我们决定,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动起来,减少用眼负担。

  操场上,同学们一个个身姿轻盈、目光灵动,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小场地、大体育”的锻炼理念,确保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除了每日两次的眼保健操,我们还在15分钟小课间安排了篮球运球、足球传接球、跳绳等趣味练习项目,为的就是“野蛮其体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12个竞赛项目。比如,一、二年级有比比谁的跳绳长、袋鼠跳、毛毛虫大作战、春种秋收等4个项目;三、四年级设有愚公移山、投包入筐、同心协力、筷子夹汤圆等4个项目;五、六年级则是抬小猪、旋风跑、车轮滚滚、多向拔河等4个项目。

  此外,我们还注重引入软硬件、织密防护网。比如,每间教室安装护眼照明灯,每位学生配备升降课桌椅;邀请眼科医生进课堂,指导家长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等。在共同努力下,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08%。

  爱眼护眼“始”于心,科学用眼“践”于行。我们会持续关注孩子眼健康,让运动驱散阴霾,还孩子们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

  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明同学,前段时间有个“小烦恼”。原来,他检查出单眼近视,只能戴上眼镜,感觉学习、生活很不方便。

  我跟小明聊天时提起,羽毛球运动是一项特别好的“护眼运动”。小明听了非常开心,很快就对每周开设的羽毛球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小明妈妈说,多亏了学校的羽毛球运动,孩子现在变得特别开朗,假性近视也治愈了。

  作为一所开办仅三年的新学校,我们开发实施羽毛球特色课程,推出羽毛球社团、羽毛球校队等活动,让更多孩子喜欢上了运动。

  小语同学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可总喜欢趴在桌上写作业,班主任纠正了多次,没什么效果。不久后,学校开发了“爱眼护眼”常态课程,她听得很认真。班主任还请她发挥主持才能,参加学校“护眼达人”宣讲团。现在,她每周都忙着帮助低年级弟弟妹妹们更正不良用眼习惯。

  三年级的子轩同学对各种电子产品很感兴趣,这让他父母有些担心。好在学校推出了“爱眼我最棒”激励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家使用电子产品情况生成周评月评数据,和在校多维评价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追光班级”评比。现在,子轩同学不仅在家使用电子产品变得克制、规范,还成了班上的护眼监督员。

  为了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的视力变化情况,学校还依托钉钉平台建立了数字化视力监测系统。通过智能数据分析,系统会及时给教师、家长和管理者推送相关护眼信息。

  我们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为了保护好他们的视力,我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根据身高调整不同年级的桌椅高矮与远近;对孩子们的不良用眼习惯逐个指导,纠正握笔姿势,保持合适的看书距离;督促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和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一次主题班会上,班主任用PPT展示了一个班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一年级只有2个同学戴眼镜,到六年级“小眼镜”就超过了一半。这给了孩子们很大震撼。

  有的班主任还请“小眼镜”现身说法、倾吐苦恼。一个“小眼镜”说,每次他吃面条时,热气腾腾的面条都会让镜片沾满水汽,眼前模糊一片……戴眼镜的种种不便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和思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眼睛保护好。

  我们还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做眼保健操的好处。孩子们咨询医生、从网上查找,了解了眼保健操的科学原理。现在,孩子们都会跟着眼保健操节奏认真按揉穴位,再也没有人“划水”了。

  每学期,教育局都会请专业机构对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眼疾筛查。每张视力检测表都有一个专用的二维码,家长只需扫描二维码,输入孩子所在班级和姓名,便可以了解视力检测结果。同时,学校也给每位学生建立视力档案,及时关注孩子们的视力变化情况。有了这份档案,孩子们的视力变化就有了清晰的轨迹,我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防控方案也就有了可靠依据。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几十年,我发现身边的“小眼镜”越来越多,更让人着急的是,很多人对此习以为常,甚至觉得近视了就戴眼镜、度数增加“大不了换眼镜”。

  201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号召各方面共同努力,呵护孩子们的眼睛。深受鼓舞的我,立即动员院内医生成立筛查小分队,进校园对学生视力进行筛查并建立数据库。

  随着视力筛查覆盖面越来越大,人手短缺的问题随之而来。后来,我们对医院配镜人员进行培训,将其纳入筛查队伍,同时吸纳校医、体育教师等参与协调,效率提升不少。我们还对宁夏各市县医生进行培训,帮助各医疗机构建立专业的儿童眼保健筛查团队,持续开展青少年视力筛查工作。

  到现在,我们完成了45所中小学及中专院校7万余名学生的视力筛查,结果均同步到了全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系统。针对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家长可直接挂号就诊。通过家校医三方联合,筛、防、治成效更好了。

  2019年,我与同事马鸿娟成为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让视力健康科普惠及更多人,我们唯有马不停蹄。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为了传播科学用眼护眼知识,我带领科室团队深入学校和社区宣传,并对青少年眼健康进行跟踪监测。宣讲之外,我们会定期为孩子们进行视力检查,并为他们一对一讲解眼部护理科学知识,让他们绷紧“科学用眼”这根弦。

  经过多年公益宣传,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孩子重视眼部健康,户外活动时间也变长了,近视上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现在,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三轮健康监测,每轮监测覆盖几十所学校,两万余人次青少年享受眼部公益检查。我们反复提醒家长们:爱眼护眼应从小做起。0到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阶段,做好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有助于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正常发育。

  作为全国近视防控宣讲团专家,我希望凝聚起每一份努力,让越来越多孩子摆脱近视困扰,用闪亮的眼睛去感知光明的未来。

  “希望孩子能像我一样不再受近视困扰。”不久前,带着孩子来我们医院视光诊疗中心就诊的瑶瑶妈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多年前,六年级的她开始近视,所幸当时参加了我们医院的近视防控临床研究,有效延缓了近视进展。

  与传统眼科医院以看病为主不同,我们不仅“看病”,更关注眼病预防。我们针对温州市100多万名中小学生进行眼健康普查,并建立了眼睛发育档案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日常模型,为预防近视提供智能化、科学化的帮助。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于高位,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儿童青少年近视量大面广,近视发生发展机制极为复杂,许多问题至今仍不清楚,既真正安全有效又方便易用的临床防控措施还不多,这也是全球近视防控工作的一大挑战。十多年来,我带领科研团队潜心研究近视临床防控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培养具有视光学特长的眼科医生,是眼视光医学专业的使命。在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分为眼科医师和视光医师两个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而在我国,温州医科大学将“眼科学”与“视光学”有机整合,首创归属于临床医学教育范畴的眼视光医学专业。如今,我国近1/8的眼视光医师由温州医科大学培养,为综合医院、眼科专科医院输送了一大批主力和后备力量。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苏雁、陈建强、刘茜、张国圣、禹爱华、龙军、王建宏、张文攀、李慧、王艺钊、陆健、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云杰)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脚注信息
地址:浙江省某某市某某路有01234号 邮编:312345 电话:000-12345678 传真:000-87654321
新航娱乐劳保用品公司 Copyright(C)2009-2010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